繼續北台灣小鎮的探訪,在一個淡淡的三月天,搭捷運至新埔站,然後轉首都客運802,來到了三峽老街。
↓走民權路,遠遠便可望見連綿紅磚拱廊、西式牌樓、古色古香的建築。起始處的「三角湧」字樣,點出了三峽的舊名——大漢溪、三峽河、橫溪,三河匯流之三角平原。而掛著三角湧招牌的,今為三峽派出所。
↓櫻花季尾聲。
↓鄰近老街口,有一三峽教堂。
↓步入老街,百年歲月流逝。
即便已成觀光區,也能輕易窺出昔年繁華商業區風貌。三峽老街由於地處山麓平原,又有溪河匯流,早在清朝時期(18世紀中葉)就已有泉州移民來拓墾成莊。如今所見的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以及巴洛克裝飾歐風商店街樣貌,則主要成形於日據時代,也是最繁華的時期,大量物資、貨品於此集散,街上盡是製茶、染布、樟腦、茶莊、中藥店、雜貨店等商家。
↓民國初年,以刻有「染」字的染布行最多。
↓茶葉自然也是大宗。
↓商家的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是那個年代必須的商業宣傳手法。而山牆上的圖形裝飾不僅僅為了美觀,尚且有寓意,如花瓶象徵「平安」,八卦則為了避邪,諸如此類。
↓為遷就地形,老街並非筆直,而是有個弧度。一圈又一圈的圓拱廊,簡直如同時光隧道。
↓這家藝品店的各類陶瓷品實在精美。因與鶯歌地理位置相近,往年陶瓷藝品的交流盛況也可見一斑。
↓無敵鐵金剛、科學小飛俠、小甜甜,是誰的童年時光?竟與老街的氣質相符了!
↓現今三峽老街最多的是什麼?沒錯,就是牛角麵包。幾步就一間牛角麵包店,並開發出無數創意口味。
關於為什麼三峽出產牛角麵包的起源,故事版本相當多,在商言商,每個自稱的創始店都能提出一套完整的創業故事。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已經無從考證了。
老街不過兩百餘公尺,看著相當眼熟——是的,和剝皮寮歷史街區、深坑老街、新竹湖口老街,非常非常相似。
↓離家出走透透氣的貓咪,主人邊叫它邊溜。
↓主人不叫了,它反而偷窺,深怕人來抓它回家。
↓來到三峽老街,當然不能錯過有著「東方雕刻藝術殿堂」美名的「三峽清水祖師廟」!占地500餘坪,三進九開間殿堂式廟宇,氣宇非凡。
↓「長福巖」牌匾懸掛。三峽清水祖師廟供奉之神乃源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清水巖的清水祖師,於清乾隆年間與墾民一起渡海來台。乾隆三十四年建廟於三角湧公館尾(今新北市三峽區秀川里),取名為「長福巖」。
可以觀察到,祖師廟的建材主要以木材與石材為主,頭頂上的雕刻皆為檜木與樟木,唯有在中殿的護欄是印尼進口的黑檀木。所有的木結構及石材部份皆以卡榫的方式結合,不以鐵釘及水泥作連接劑,乃數千年來,傳統工藝高超的接合技術表現。
民國三十六年,祖師廟重建工程破土,動工迄今已70餘年,尚未完工,其工程之浩大,所費精神心血難以估計。祖師廟的工藝之美,若無專業導覽,恐怕就只能如此這般走馬看花了。
↓暮鼓晨鐘,每次進廟裡,最愛拍的便是鐘樓與鼓樓。
↓連正殿的獅子都是木雕。
↓清水祖師廟正對著舊名三角湧溪的三峽河,晴空下波平如鏡。
↓遠處是八安大橋。
↓這邊則是三峽拱橋。
↓河畔是柳樹嗎?姿態實在優美,其古意和老街的歲月之感倒是十分相符。
↓棋盤是自己做的。
↓這面斑駁的彩繪牆,所繪大約是清朝先民渡海來到三峽的靠岸景象。仔細看,中間還有一個人暈船吐了呢。
↓逛老街,不吃點東西說不過去,又不想吃豆花,所以選擇這間門面古色古香的《古道阿彬》,他們最有名的應該是杏仁茶+油炸鬼,也就是油條的組合。
↓但我要「麵茶雪冰」。
↓剉冰上鋪滿麵茶粉,配上一球花生冰淇淋。多少年沒喝麵茶了?沒有錯,確實是這個豬油和麵粉混合,略帶點花生和芝麻香的古早味。
↓可是一邊吃一邊要屏住呼吸啊,不然一吹氣,粉末滿桌飛。
↓四位從南部流浪到淡水,又從淡水流浪到三峽的大哥大姊,一人手抓一隻油炸鬼。
↓再吃一支牛奶冰淇淋。
日影西斜了,也差不多該離開。嚮往三峽老街太久太久了,終於成行,即便逛得囫圇吞棗,還是有大大打一個勾的滿足。改天,一定再來。
結果回程竟然搭錯車!好險客運有開到捷運府中站附近,我還知道要下車,走個幾分鐘到捷運站,完成這趟北台灣小鎮之旅。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