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旅遊行程的安排,通常走過小烏來天空步道之後,無意外的也會順道逛逛角板山行館。既然是重遊,那麼這安排也就不例外。
角板山行館的入口立牌依舊,不過上次是先走戰備隧道通到蔣公行館、再由公園繞回立牌,這回反其道而行,先從公園進入行館。
↓那個「無菸公園」、可罰一萬元的牌子根本形同虛設,一大堆沒公德心的遊客盡情吞雲吐霧。
↓還是最愛金露花。
桃園復興鄉的梅花在臘月瘋魔全台,角板山的亦不遑多讓,可惜11月初梅香並未傳送,梅葉是落盡了,等著氣候驟降好結花苞。
↓梅樹的姿態也蒼勁,枯枝遠觀著,恍然如有積雪的錯覺。
↓咦?有開一兩朵。
來到這邊,我是急急的要彌補上次的大慘案,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去找「思親亭」──上次過門不入,竟然沒見到國歌開頭那最出名的景,這次一定要先搶為快。
↓找到思親亭了。
↓對對對,三民主義……,就是這個景!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連國旗歌都聯想到,眼前的玉帶彎曲流經層巒疊嶂,可不就是山川壯麗?今天的天空雖灰撲撲的,卻是另一番朦朧的美感。
這裡之所以建有思親亭,乃因眼前的溪口台景色酷似先總統 蔣公浙江奉化縣溪口鎮的風光。唉,可是故國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賭景思親。其實這「溪口台」原名”RA-HUA”,是泰雅族語「半腰、平和、平坦」之意,顯然以地形環境特徵命名,後因蔣公之故才改名為溪口台。
觀景台的導覽牌還說明了,這裡還是非常具代表性的河階地形喔!
↓有雲海,可惜被樹遮擋大半。
好啦,把遺憾彌補了,再往行館逛逛,展覽依舊,隨即再走戰備隧道。
可能因來過的經驗,怎麼感覺這回的隧道寬敞明亮多了?原住民的裝飾似乎更活潑了。
↓出來啦。
繞回角板山行館入口,賣生機榖類的店家因有大方提供免費試喝,圍觀遊客眾多。
走回停車場,形象商圈仍然熱鬧。很顯然的,季節不同,賣的農特產也不盡相同。
↓琳瑯滿目的小吃,好吸引人啊!
↓這是天山雪蓮,怎麼我看這麼像地瓜?
等婆婆媽媽採買夠了,隊伍上車用午膳去。
↓午餐實在乏善可陳,一張照片帶過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