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記得那一年初訪鶯歌,是一個落雨的典型東北季風冬日,同學幾人搭火車來,那滿坑滿谷陶藝之鄉、所謂「台灣景德鎮」的氛圍,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也於心底留下深深印象。隔了悠悠歲月再搭縱貫線來,卻是初春,艷陽高照如夏的日子。
↓出火車站向右走,穿過鐵軌路橋下可通往鶯歌老街,我拍是拍了,卻錯過那個路標,反而多走了一段路。
↓走到陶藝博物館,也沒進去逛。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陶藝博物館旁巷弄可上天橋,通往鶯歌老街。
↓火車進站。
↓從天橋上可見,如今已完全規劃為商店街模式了,整齊的街道,沿街種植了……嗯,是椰子樹吧?不知是非假日還是疫情的關係,遊客小貓兩三隻,意外的寧靜。
沿襲昔日傳統,商家多販售鍋碗瓢盆杯勺瓶缸甕壺……,各式各樣陶瓷作品,更偏小巧精緻些、走文青風的。我印象中那種特大號的釉彩花瓶,已不多見。甚且記得,那時路邊堆有許多瞧不出哪裡有瑕疵的馬克杯,足見量產之多,我還撿了兩個回去,如今已完全絕跡。
↓小花盆好漂亮,我喜歡那個鬱金香。
↓咦?那邊最吸引我的是大大的寶可夢精靈球。
↓裡面有皮卡丘和胖丁!
↓街道有個弧度,融合了古風和未來科技感的鶯歌光點美學館就在叉路口。
↓美學館命名為光點,不知是否跟透光的設計有關?整個空間給人繁複卻井然有序的感覺。
↓最吸引我的卻是正中央懸吊的貨櫃屋咖啡廳。
↓老街不乏好些販賣古早味商品及童玩的店家。
↓要不是它突然動了一下,我還以為是件陶藝作品XD
↓入窯門福滿門,保留下來的古早窯成了陶藝教室和賣場一個吸引遊客的賣點,當然也是IG打卡熱點。
↓氣氛滿點的磚窯通往賣場。
↓這招牌,猛一看是冰棒變的手拉坯?
↓原來是間陶藝教室樓下的冰淇淋機,特別的是,用冰棒轉化成冰淇淋?一支50元,這個要試試。
↓我沒看清怎麼回事,反正就是把兩支冰淇淋插進機器,最後出來變成冰淇淋。
↓草莓和香草口味,很有趣,口感比普通冰淇淋更紮實綿密,卻又不到冰沙的程度,很好吃哩!而且比較不容易溶化。然而我必須說,餅乾杯,更是意外香脆可口!
↓回頭走,大煙囪標的性建築的鶯歌老街陶館、硘仔窯賣場,今天沒開門。
↓街道真的都有個弧度,只是不知道圓心在哪裡。星巴克鶯歌門市,就在育英街陶瓷老街入口的陶瓶旁。
↓老屋改建的古色古香門市盡顯當地傳統工藝特色,不消說,也是網美們打卡的重點。
↓好久不見,轉動會發出蟬叫聲的童玩「竹蟬」。
↓啊!育英街85號的「厚道飲食店」,門面非常的古早味,卻大膽採用了Tiffany藍,非常引人駐足。
↓學生的體育服竟然跟餐廳差不多色系。
↓小吃店內也是完全40、50年代裝潢。逛了這一陣也餓了,就在這邊吃東西吧!
↓登愣,「古早味排骨飯」,好像是100塊錢。
↓驚艷!薄薄裹粉的排骨炸得酥脆,肉質卻比視覺肥嫩,超級美味!
↓配菜有筍絲、火腿片、白菜、酸菜、蘿蔔乾和半片滷蛋,家常的菜色卻都處理得極好,就是那股古早味。我本來就最愛酸菜,這酸菜更得我心。
逛過老街,吃了痛快滿意的排骨飯,日影西斜,也該回程往火車站了。
↓重上天橋,夕陽已將鐵道染上金黃。
忽然回憶起來,那次來鶯歌,是要拍個作業。最後我們不知找了那間大樓,爬上頂樓等待列車經過。寒風將我們的話語吹得斷斷續續,等了許久才終於等到火車,完成任務,不比今日,火車輕易忽來忽去似的。
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還以為全忘了,如同今天這一遭完全並非記憶中的鶯歌。然而比起老街,或許鐵道才是最古早味的吧?任他時光芢苒,緣聚緣散,始終如歲月般延伸,不曾終止。
所以等車時又在月台亂拍了一陣。鶯歌老街,哪日想起再來。
↓這張是用手機拍的,反而有相機表現不出的色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