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次搭自強號來花蓮,難得碰上不完美的天氣,卻不減興奮。
↓中央山脈,即使雲霧壟罩,還是有著引人入勝的美,是花蓮有別於其他縣市的優勢。
其實是為個臨時差事來的,忙完,已是午後。即使天候不佳,仍然一往情深地又往七星潭跑。
↓明明才第二次來,見到那一彎月牙海灣,卻像久違的好友般熟悉。
怎麼覺得別的地方的海,在陰霾的天色下,就會灰撲撲的甚至變黑,可是花東的海,卻總還能維持淡青色,得天獨厚。
↓遠望著一片潔白,近觀卻諸多色彩的石礫,也是七星潭另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
↓遊客七彩的衣飾,也給海岸添上了色彩。
↓這樣近海,也有漁船作業?
哈哈,其實這趟來七星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抓寶。嘿!Pokemon Go對七星潭青眼有加哩!設了好多補給站,怪跳出來,不僅種類稀有、數量也多,是市區裡求都不到的。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抓,晃到了「七星柴魚博物館」。
↓鯉魚旗迎風飄揚。
↓入場票價50元,可抵30元消費。
↓一進門,免不了餐廳與特色商品販售區。鎢絲燈映照下,相當有古早味。
究其名稱,為何叫「柴魚博物館」呢?事實上這兒的前身就是一處有20多年歷史的柴魚工廠,在工廠停業後,館長余先生有感於技藝的失傳與空間的荒置,於是大力奔走,在花蓮鄉親相助之下,於2003年盛夏,老柴魚廠房,得以以社區型生態博物館的姿態與大家重新見面。
↓循階梯上閣樓,雖然已經聞不到煙燻柴魚味了,但因是老廠房,舊時的痕跡仍在,特別是長年煙燻的痕跡。
↓館長余宗柏先生的卡通公仔。看地板上的鐵網,下頭就是以前儲放柴薪的地方。
↓「魚」字邊的國字還真是難以想像的多,也可以想見花東海岸因黑潮所帶來豐富的魚類資源。
↓身歷其境如海底。曼波魚、鬼頭刀、魚傘旗魚、飛魚、巴鰹……,便是黑潮給花蓮帶來比較為人熟知的魚種。飛魚,在《尬金包》文章裡有提到過。曼波魚,就是翻車魚、太好吃了!連同鬼頭刀,之後的花東遊記還會親眼遇見。
↓咦?博物館的吉祥物曼波嬸。
↓笑呵呵的是柴魚伯。
↓多久沒看過小時候的跳房子了。
↓回到一樓,賣場自然是滿坑滿谷的海味商品。
↓小型的水族館。這是什麼魚?我在關島的Pacific Island Club見過一次,這麼古怪的模樣很難忘記。
↓小丑魚尼莫,大家都熟悉了。
走筆至此,還真為可愛小魚的安危憂心。是的,2017年7月18日,一場無名大火,柴魚博物館500坪園區付之一炬,我這裡記錄的,已經是大火前的最後模樣。惋惜之餘,目前博物館已重建中,就讓我們期待新館的再生。
↓從柴魚博物館出來,海風愈加窒悶,頗有山雨欲來之勢。
↓怪的是,透過雲隙的光,卻在海面灑下跳躍的星星。
↓藍天碧海的情況下,反而不會有這樣的景象。
↓海浪擊岸,大自然最優美的樂章。
↓海面的粼粼波光未曾退去,豆大的雨點卻真的落下了,慌忙到小販的發財車雨棚下暫避。
幸好雨勢不大,下下停停。
↓海面上的星星消失,烏雲卻翻起龍捲風。
真捨不得走啊!天色卻漸暗,只好回市區。
以前,我會執著於若往海邊跑,一定要晴朗天氣。但在七星潭,這個規則已經打破——陰雨的七星潭,別有一番絕美的哀豔,徹底的令人心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