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緯23度半、花蓮北迴歸線地標處,有一個神祕的阿美族部落,我們在台11 線該69公里路段來來回回搜索過多次,明明開著導航,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這天,鐵了心尋找,往台東方向開,又來到豐濱鄉熟悉的地方,心裡強烈感覺應該在路彎處向左迴轉的,偏偏導航一直叫:「向右轉!向右轉!」半信半疑的遵命,結果,沿著窄窄的坡道一路向上,靜浦部落,是在半山坡嗎?
↓往上開,竟然是到了北迴歸線地標的後方。
↓金黃稻浪、藍天碧海,鹹鹹海風,啊!花東的太平洋風光,就是這麼讓人深深著迷、永恆嚮往。
↓山坡上,一畝一畝的稻田,已進入採收期,可是就沒有見到任何部落。一直開到轎車無法通行,只能回頭。
↓可以望見界碑處停了好幾台遊覽車。
然而,一般遊客都是在台11線下車跟標碑合照,沒人會跑到白塔後方的高處吧?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越想越沾沾自喜。
↓原路回頭往下滑,穿越馬路向左迴轉,這次應該不會錯,進入靜浦村了吧?
↓往前開不多久,見到「太陽廣場」,YA!終於找到了!
靜浦,阿美族語稱「Ca'wi」,位於花蓮縣豐濱鄉,夾在山間,面向大海,故以漁產業為主,部落凌晨出海捕魚的生活文化至今仍傳承著。根據阿美族古老的傳說,古時候有太陽、月亮輪流照耀著大地,但是太陽常常偷懶不出勤,於是守護神便命月亮暫代太陽的職務。偏偏太陽又不服氣了,第二天爭著出現在天空,還故意加劇光和熱,造成生靈塗炭。這時有個叫做阿德格的神射手,便帶著七彩釣竿去征討太陽。他把七彩釣竿放置在兩山之間,使得太陽一出來就被釣竿勾住。受傷的太陽後來變成月亮,連帶使得阿美族男子的地位一落千丈,演變為母系社會。阿德格的釣竿則永遠留在天上,變成我們所見到的彩虹。
↓太陽廣場的設計構想即以阿德格為主題,他手持七彩釣竿面向太陽東昇的方向守護著大地,釣竿頂端在地上的陰影軌跡便成了日晷。圖騰柱高約6m,釣竿頂高8m,站立在廣場的正南方,並以圖騰柱為核心於既有地坪上加上日晷的時間線與重要節氣,組成一個人與太陽互動且具有部落故事的地標。(文字摘自太陽廣場地標看板)
↓在太陽廣場旁有個大草棚發呆亭,非常南洋慵懶風情,在如此炎炎夏日裡,讓人很想進去躺著,遮陽吹涼風。
不過,有看過國片《神廚》的人,一定一眼就可以認出來,這是電影中一幫年輕人一再聚會的場景!
沒錯,會想來尋找靜浦部落,是因為在戲院觀賞《神廚》時,深受片中風光吸引。經過反覆推敲、上網搜尋,終於鎖定花蓮豐濱鄉。現在看見這發呆亭,BINGO!找對了!
但是還沒來得及復習更多片中場景,太陽廣場旁的河與海卻更吸引人,使我要立即過去探尋。
↓眼前海拔40公尺、佔地10.67公頃的是奚卜蘭島,別名「獅球嶼」,將一條流至末端的河流一分為二,這條河,就是秀姑巒溪!
↓也就是說,在奚卜蘭島的另一側,就是秀姑巒溪的出海口。
↓河岸上停泊了許多膠筏。沒錯,遊靜浦部落的體驗活動之一,當然就是在秀姑巒溪上划膠筏,這兒是泛舟終點後之終點。另外,抓浪花蟹、灑網捕魚和射箭,也是最富盛名的一日體驗行程。
↓跳上膠筏往回拍,可不是?前方就是泛舟終點長虹橋,上次還特別去拍過的。
↓才說終點,就看到兩艘獨木舟在溪上。
↓瞬間抵達,將兩艘獨木舟抬上岸。
↓河岸砂礫上長著耐旱的植物。
都已經來了,一定要看看江河入海的情景,因此繞過河灣、沿著沙灘、頂著烈日走過去。
↓YA!遠遠望見海了。
↓海邊也有零星旅人,看見休旅車、釣竿和魚網。
↓就是這邊,大名鼎鼎的秀姑巒溪,就在此處注入太平洋。
↓鹹水、淡水匯流,水勢異常湍急,沒預期能遇上,心內澎湃,滿滿的感動。
千江入海,落葉歸根,不滅的定律。我們來自何方,總有一天要去向歸處,人生,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河海交界,許多鷺鷥、鳥兒爭相覓食。
↓再循沙灘走回部落,靜浦村,盡收眼底。
↓踏上村裡對外聯絡的唯一一條馬路,電影中片段立即浮現。
↓這麼巧,如電影中情節,今天晚上可能有辦桌。
↓小朋友剛下課。
↓照過來照過來,這位可是明星唷!在《神廚》裡有特寫鏡頭的,他客串的角色,就是一隻逛大街的狗。
↓暖色系的太陽部落,隨處可見笑臉加上太陽神圖案的標誌。
↓是這兒,電影中阿嬤賣良心茶葉蛋的涼亭,也是一再出現的。
↓工廠的屋頂,更是重要場景。
↓可惜,都走到這兒,也拍了,卻沒想到走上去。
其實《神廚》中,最主要的一個地方就是「姜家大宅」。我們在村裡繞來繞去,外面有道圍牆的透天厝都很像,每間都不是,問人也不得要領。最終,還是沒有找著。
↓原住民部落,一定有間教堂。
雖然沒找到姜家大宅,但是在這個隨處望得見海的原住民村落穿梭一圈,還是有達成尋寶任務的無限滿足。現在是炎熱的夏天,遠方的海是那樣無垠的藍,也許在灰灰的冬日,海風呼嘯,這兒也會特別寒冷。難得來一趟,我記住這最美好的光景──意外的、別人沒有的,靜浦部落,秀姑巒溪出海口之旅。
☆注意看預告片,會見到文中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