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真是機緣巧合,穿越玉長公路來到台東的傍晚,天色已經不佳了,待入夜,想隨便找個地方吃晚餐卻遍尋不著。傾盆大雨中,台11線64K處一間燈火昏黃的小店像個避風港似收留了飢餓的旅人,這小店,名喚「尬金包」。
↓門口就一個原始的石砌烤爐。
↓蛤?什麼包?看到這招牌三個字還以為是山地話的譯音,沒想到,「尬」,真的就是”PK”的意思,要PK的對象,正是台東最出名的「東河包」──台東有具代表性的包子,花蓮怎麼可以沒有呢?店主人「小阿姨」豪氣地自創「尬金包」,指名叫陣。
大雨中,原本應該沒客人了,卻有不速之客闖了來,還得叨擾小阿姨臨時弄出一餐。
↓這魚,原本是要她自己吃的。
↓略顯雜亂的店內,充滿了原住民風情。堅毅的阿美族媽媽,靠著這間小店,讓兩個孩子出國留學。
↓飛魚辣醬、飛魚鬆……,自製的食品。
提起飛魚,自然是以蘭嶼的最出名,但其實花蓮豐濱這邊因為特殊的海蝕岩岸,在每年四、五月夏季黑潮來臨時,也迎來沿著東海岸洄游的飛魚季,形成極特殊的在地文化。唯因過度捕捉,近年來,飛魚數量已大幅減少。
↓登愣!這就是對尬東河包的「尬金包」。
肉粽般,採用紫米和黑糯米,內餡包有山豬肉、飛魚辣醬、蝦米和香菇,以月桃葉包起來蒸煮。這樣尬,也太落本了,基本上比肉包複雜許多,真正是輸人不輸陣啊!
↓鮮魚以飛魚醬和生薑調味,簡單的海味。
↓飛魚卵香腸及墨魚香腸,吃下去,魚卵在嘴裡嗶剝。
↓飛魚蘆葦心。辣椒很過癮。
↓簡單的鮮魚湯,有著野菜的香料香。
真是救命的一餐,也是別處難以嚐到的阿美族在地野味。用完餐,雨勢稍歇,愉快地回民宿。
揮別前一晚的驟雨,隔天,我真的是被窗外的旭日喚醒的──還是那句:法力超強啊!
↓灑上了金沙的海面,心情大好。
↓咦?大清早這樣睡,誰說不愜意?
↓遠處的海岸山脈是那樣清新可喜。
↓趕緊退房出發。
↓沿著台11線,北緯23.5°的北回歸線界碑又出現眼前。昨夜風雨中,倒真沒注意到XD。
↓再度穿越長虹橋。
↓果然,像公車站牌般的飛魚標誌出現,點出這兒的特產。
↓是的,又來到尬金包,想討早餐吃。昨晚沒拍到店門面,"Ka Chin Pow"的鍋爐蓋招牌。
可惜小阿姨並沒空招呼,店裡家翻宅亂的,正進行些小工程。
↓在尬金包廚房正對面,有另一家「升火伊娜現烤飛魚」,門面就是烤爐,掛著12隻飛魚。可惜也還沒開始營業。
有緣再來吧!台11線的海岸風光還等著……。
延伸閱讀:
《台東縣東河鄉:東河包子,東河橋,馬武窟溪出海口,東河三包》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