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從前從前,有個沒考上研究所也沒考上預官、所以頭越來越大只好去當大頭兵的大專生,他入伍後,從新訓中心起的兩年內,歷經了七次換單位的漂泊軍旅生涯,最後終於落腳台東。這時,也正是全台四年一度戰技競賽如火如荼的訓練期。因單位中到補給學校受過訓的補給兵「故意」去參加戰技了,所以這個大專兵莫名其妙接下了補給士的工作,最後還成了巡迴花東、蘭嶼、綠島的軍服丈量大使,在他剩沒幾個月就要退伍的時候。說起來,他還真沒有享受過當老鳥的特權。
話說台東單位的糧秣補給必須在花蓮辦理,於是他每隔一段時間便帶著文件到花蓮市出差。依稀的記憶中,從花蓮火車站出站後,沿著站前街道直直走,經過花蓮某軍營後長長的上坡路,會到達辦糧秣的軍區。每次在斜坡上,他總是遠遠眺望著波光粼粼的花蓮港(不知道誰跟他講花蓮港是軍港,不能進去),想著,希望有天能到港邊去看看。這個願望,就跟生命中其他許多大大小小的願望一樣,即使未曾遺忘,也被時間與生活推延至遙遙無期,因不是那麼至關緊要,實不實現,也就無所謂了……
好了,沒頭沒尾的故事說完,鏡頭淡出、淡入,回到2015年的現在。將行李放在鳶尾花渡假民宿後,不囉嗦,陽光正好,去借車,火速趕往花蓮港。(瞎毀?啊不是說願望實不實現無所謂了嗎? )
↓花蓮港附近有個水泥廠,如同怪獸,長年侵蝕著後山的好山好水。
退伍後經年,花蓮當然不知來過多少次,但就是沒再進過花蓮市區。眼前市容,不能說完全沒印象,但實在改變太大,跟記憶模糊差不多了。那不消說,當年花蓮港的遠遠眺望等於沒有眼見為憑,如今所見則全部為新。原來花蓮港是由東西二防波堤圍築的人工港,今日踏入港區的第一印象,便是圍堤內的一個長方形區域,有著漁船停泊的花蓮漁港、漁市場、漁會,和最最顯眼的向日廣場。
↓向日廣場建築很新啊,2012年才落成的,歐式風格,在豔陽下彷彿閃著新漆的亮光。
↓哈哈!為什麼WC的壁畫會是灑滿了各國鈔票呢?人民幣上的毛澤東很明顯耶!
↑ ↓廣場連接著一個瞭望台,可以高過堤防遠眺太平洋,日日迎接太平洋的第一道曙光,這也就是「向日廣場」命名的由來。可是我怎麼找不到地方上去?
↓廣場建築內的商家並不多,在這個非假日的上午,似乎大多未營業。回來後研究照片,瞭望台應該是從這個樓梯上去吧?
↓廣場的彩色地磚十分活潑,在我要的藍天下,色調飽滿之極,太棒了。畫面中有一隻大翻車魚(曼波魚),意思是說花蓮這兒很容易捕獲到嗎?
↓這隻抹香鯨石雕好大好大啊!想不看見它都不可能。
↓港灣內停泊了許多艘的賞鯨遊艇,很顯然的,向日廣場有報名基地,附近有賞鯨碼頭。
↓賞鯨船上海豚品種的介紹真令人心動。不過即使我們有心搭乘,這個時候也沒營業。
往賞鯨碼頭方向走,眾多漁船沿挨著停靠,是熟悉的漁港景象。
↓魚槍。
↓魚網。
海上生涯原是辛苦,現今請了許多外勞,這裡也有看見。
↓自成一種雜亂的美感,正是台灣漁港的特色。
繞到向日廣場正對面就是漁市場所在。今天其實是個「半晴天」,怎麼說?你看,晴空一直被一大片搗蛋的雲層遮去一大半,不能說天氣不好,可是這片雲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大到足以影響我拍照的程度,害我每個取景都要想辦法避開它,並且奮力作法抵抗驅散之。
↓漁市場的地標,是旗魚嗎?基座有澎湖咾咕石的感覺。
各色漁獲眼花撩亂,多半是剛撈上岸的。
↓小魚乾就是一大早抓回來,立刻在陽光下曝曬。
早上沒吃多少東西,走到這邊肚子也咕嚕咕嚕了,那就在這家蘋果綠招牌的「田媽媽魚鮮上岸餐廳」用餐吧!
↓門踏的馬賽克貼磚真是點出餐廳特色。
↓店鋪不大,混合了希臘與日本風格;窗格和兩側各種魚的分類圖示卻十足有歷史的日式。
↓上菜囉!先來盤花蓮在地野菜,炒山蘇。嗯~爽脆好吃。
↓海瓜子非常鮮嫩肥美,炒得剛剛好,微辣令人胃口大開。我快把舌頭一起給吞了。
↓炒麵,看似普通,江湖一點訣,有加洋蔥,竟是特別美味。
↓噢,不是沒吃過曼波魚,可是怎麼不知道它的皮是這樣膠原蛋白的豐潤Q彈?肉也是異常有彈性。而且,我是極度害怕魚腥味的人,這魚肉,沒土味沒腥味,實在太愛了。
這一餐是940元,我不知是貴還便宜,吃得非常飽足暢快就是。
就從餐廳右後方走,走出堤防,就通往賞鯨碼頭。這時候真的沒營業呢,想像著遊客在這兒排隊等待出海的興奮,那還是有機會再來體驗吧!
好啦,多年後終於踏入「花蓮港」,算是圓了夢,有種往事揭過的釋然,可以更輕鬆的向前走。
咦?右上空那片雲還在,下一個目的地可也是夢想許久了的,絕不許受搗亂,得在它勢力擴大前到達。不囉嗦,車子加足油門,往海邊飛馳而去……
……花蓮兩日行,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