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導文: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話說上回拜訪「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我就預感這兒多來個幾次也不會膩,可不?拿到行程表,見到以前到訪過的舊地名稱,毫不猶豫的報名,用比前次更悠閒的心情。
不過上回是從檜木衍架橋那邊進園區,這次不巧,剛好入園處在進行工程,所以我們從後門停車場這邊入場。
剛下車時,我的腦子不知怎麼靈光一閃,想著人家都說這林業園區最出名的小吃是「林場肉羹」,那不知有沒有機會嚐嚐呢?於是很白目地向本車導遊詢問:「林場肉羹在哪裡?」不料導遊的態度竟彷彿如臨大敵,簡直氣急敗壞,衝口就答:「不在這邊,很遠很遠!」倒嚇了我一大跳。也是,面對團員可能的脫隊念頭,難怪她急急要消滅。
↓可是話剛說完,才想著要不要斷念,往左前方一瞧,咦?那招牌寫的是什麼?
吼!我是很想回頭叫導遊看「那是什麼?」但無異打臉(近年來超流行這個詞),也就罷了,待會找機會過去,現在還是乖乖入園,不要在她面前表演脫隊。
好快三年了,同樣的母親節時分,舊地重遊竟感覺熟門熟路。
↓走過員工宿舍區,三步兩步又來到竹林車站,大隊在此放牛吃草。
↓車站旁「森產館」原為林場的職工宿舍,改修為以圖文和模型介紹昔日太平山林業作業歷程的展示廳。
↓我對模型最有興趣,玻璃櫃中小小運木材的森林火車,道盡了千言萬語。
↓發現外國背包客。
↓我是很好奇他們為何選擇以這樣的方式遊歷台灣?他們眼中看見的,和我們的習以為常有什麼不同?
↓竹林車站禁止了四樣事情,不過我看這可愛的圖示並沒有真正得人理會。
↓老車站已不再有悲歡離合,但仍少不了母親對女兒的諄諄叮囑。
穿出車站,老火車車廂停靠,仍然是遊客拍照休憩的好地方。在這邊泡茶開講太愜意了。
↓拍照留念,手機功能日益強大,小DC倒反而少見人拿了。
↓有事嗎?
↓昔日載運檜木的蒸汽火車,如今看起來十足像模型,好不真實。
↓林木掩映,森林鐵路延伸,你說這感覺是不是很棒?
↓拾起地上一片楓葉,我是很想營造秋意,可惜焦距沒對準。
↓哈哈,貯木池畔,告示上禁止的事情也不少。
前門封鎖維修,機槍堡也沒看見,但這頭的藝文區和宜蘭縣文化創意中心不妨逛逛。
↓以前是舊工人宿舍,現在剛好讓文創工作者進駐。
↓百年舊書攤。
↓木造舊宿舍真是超有fu~啊!宛若進入時光隧道。
我心裡是一直記掛著那塊林場肉羹招牌,因此逛過貯木池這邊的文創區,就急急走回剛才的入口處。
↓路過「森活館」,是由舊單身女子宿舍整建而成,重現山林仔在太平山的溫馨之家,館內以深山電影院的主題呈現,讓參觀者體會過去森林人的生活起居點滴。瞧這臨窗一景,是不是非常回到舊時光?
↓碗櫥內有飯菜模型,還是條秋刀魚呢!
出後門找到林場肉羹,可不是?已經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店,生意興隆,簡直座無虛席。
↓我點了一份肉羹湯,跟人併桌。
羹湯色澤深沉,嚐一口,有點甜甜的,高湯裡有柴魚和蒜頭的香氣。宜蘭一年有兩百多天下雨,到冬天尤其濕冷,太平山的林場工人在一天辛苦的工作後,喝一碗熱熱的肉羹湯,是莫大的安慰與滿足。不過今日天氣炎熱,我還真吃不出這老店的肉羹湯到底出名在哪裡咧?
↓辣椒也並不辣。
好啦,湊過知名在地美食的熱鬧,再回到文化園區裡,依舊是滿滿遊客徜徉於綠意中的愜意。
↓當然不乏親子出遊。
↓這位爸爸,你有事嗎?為什麼非要把嬰兒車推過鐵道?
↓果然,自拍神器在觀光區已是隨處可見了。
↓↑真是非常流行色彩繽紛的水銀鏡面墨鏡,害我也少不得要去敗兩支。照片中這兩位剛好都戴亮黃的。
↓我一向非常喜歡銀合歡羽狀的樹葉。
↓蛤?原來蒸汽火車頭蓋子打開是這樣的。
舊地重遊,還是意猶未盡。中午時分大隊集合離開,到羅東龍園會館用午膳(上篇已介紹過),接續下午的行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