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本如假包換的東野圭吾作品,和《放學後》差不多的推理佈局,同樣是發生在校園裡的故事,甚至同樣有著密室殺人的情節。但是基調雖相似,巧妙卻更勝一籌。和《放學後》相較,更為成熟,我更喜歡東野在本書中揭盅的卑劣人性。


         所謂「雪月花」,其實是日本茶道的某一種儀式,簡單來說,就是親友喝茶時,以抽籤的方式來決定誰泡茶、誰喝茶、誰吃點心的助興「遊戲」──用「遊戲」來形容茶道,可能有過於戲謔的感覺,不過如果是誰抽到哪支籤遂決定了要喪命,那可就一點都不好玩了。雖然中譯書名已經開宗明義地告訴了大家這是場「殺人遊戲」,然而這畢竟不是隨機殺人,還是以原日文書名”case”來看待比較好。


         想當然爾,如果要藉抽籤來決定要殺哪個特定的人,那肯定要作弊,而且原則上要有兩個人以上的共犯。好吧,我當個討厭鬼先破梗,其中一個參與作弊的人反而慘遭毒斃,使得雪月花成了一個封閉型的命案佈局,嫌犯就是這幾個與會的同學之一,可是動機難明,甚至死者有自殺之嫌。這,就是東野在老套中屢屢能別出心裁的厲害本事。


         除了雪月花儀式,前頭還有一個女大學生在宿舍中自殺的密室疑雲。──任誰看了都會猜這不是自殺,尤其是作者那麼故佈疑陣的。咦?到最後真相大白時,還真跌破眼鏡!可是實情就是沒那麼單純,見死不救也許幾乎就等於親手殺人。


兩起案件發生於七個同窗好友之間,其中連結著必然的關係,行兇者是誰,根本早已經呼之欲出。讀者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的,不外是兇手的「動機」──我已經很習慣了,東野的著作裡,案件發生最根本的原因也只有他本人才知悉,就算我們整本書讀完後,回頭仔細想想會發現,原來蛛絲馬跡在字裡行間都曾悄悄透露過,可是細碎至難以察覺。說不定他所謂「完美的邏輯」,有人組合得出來,可是我沒那能力,卻反而得到恍然大悟的驚奇、與猜得接近的津津有味。


248頁的一段話,可說是全書的精華:「所謂的探求真相,究竟有多大意義呢?」、「真相沒什麼大不了的;也或許,真的存在有價值的謊言。」這本小說除了推裡的部分,最終又給我們紮實地上了一課。


誰說大學生單純?情比金堅,互相信任、最不可能有嫌疑的同窗死黨,偏偏會為了自私的因素而互相欺瞞背叛;有時候護短的包庇是基於情誼,謊言也比真話值得相信,但有些醜陋的真相還真是不知道也罷,知道了也無能為力,毫不影響問題的本質。這本小說點出了某些極其難堪的人之常情,有人可能終其一生難以體會如此深沉的人生課題,書中的主角們,卻在即將大學畢業之時,也同時從這門人性課畢業了。


不知道抽煙和喝酒這回事是否對日本大學生來說是如此普遍?整本書裡充滿了菸酒的味道,雖然有茶道來平衡。東野本身是理科老師出身,我想,除了在破案關鍵上略施理科專長,這也許是他觀察到的日本大學生,使我們對異國學生生活得以略窺一二。


書中的警探們可說無用武之地,因為他們無法深入這幾個大學生的問題核心,很多秘密也是麻吉之間才能清楚的。不過有關於雪月花儀式的部分,警方可以鎖定的嫌犯應該不只女主角,而且在案情膠著之時,是不是可以對在場的幾個人進行測謊呢?則偷換卡片的人不就現形了嗎?


當然,這是名偵探加賀恭一郎的初登場,解謎因此要靠加賀,無可厚非。以「畢業」這書名為首部曲,反倒有了承先啟後的意義,作者翻轉真相上了癮,倒算是讀者的福氣。


闔上書頁,我覺得書中的幾個大學生都好可怕喔!不管是友誼、愛情,堅定的執著、恐怖的互助,最終都沒有好結果。幸好只是本小說,帶著警世作用的,看完丟開,希望我們都不會遇到這種過份詭異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大少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