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是台灣女星劉若英2017年首執導演筒的作品,改編自她的文字作品《我的不完美》中的短篇《過年,回家》,由周冬雨和井柏然主演。故事敘述一對年輕男女在春運回鄉的火車上偶遇,隨後相偕北漂,同吃一碗泡麵,相戀相惜,卻捱不過現實艱難而分手。多年後,兩人又在飛機上巧遇,儘管仍互相依戀,但已然回不到過去了。十年的光陰,最初與後來,異鄉與故鄉,交叉進行。2018年上映,在大陸賣破13億人民幣票房。

         整部電影要傳達的主旨,莫過於1.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的遺憾。2.遊子異鄉打拼的困苦辛酸。前者為主,後者為輔。片中的重逢戲,這對昔日戀人非常文藝腔地提了一些大哉問:「如果你當時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如果當時你沒有跟我分手?」「如果當時我們有足夠的錢,我們會住進有大沙發的大房子?」「如果當時我們不管不顧的結婚了呢?」……

         講一堆「如果」,有用嗎?現實中的人是不會這麼問的,尤其男主角已婚有孩子。以女方那麼高的心性,斷不能回頭做小三,當年就是因為等不到男生有出息而毅然離開的。說穿了,劇情反應出年輕男女在心智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女人願不願意稍停腳步等待同齡男友成長的心理掙扎。

         相信普遍都能同意,青春期過後,女性心智年齡成長大多是快過男性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往往校園戀情畢業即分手的魔咒──當男生覺得不急、還有大把青春可揮霍的時候,女生已經遠遠的考慮到就業、結婚、未來生活的規劃了。尤其是步入社會,女生接觸到年長的成功男性後,兩相比較下,會特別感覺到自己男友的幼稚與漫不經心,情侶間矛盾於焉加劇。

         如此,當愛情足以支撐彼此差距、能繼續下去的情況是:女方選擇看好另一半,甚至降低自己對未來的標準,雙方共同奮鬥,縱使男人沒有太飛黃騰達,但雙薪的小康家庭也就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婚姻狀況。機運若好,大富大貴也是指日可待。

         《後來的我們》中,女主角的心氣算高的,她開頭明說了,想嫁有錢人,過上好日子,這屬於個人人生選擇,無關對錯。問題是,她偏偏跟個窮小子談戀愛,手中明明握有支潛力股,卻沒辦法等到股價飆漲便拋棄了。而男主角受了失戀的刺激,忽然開竅,從而創造出了讓自己身價百倍的線上遊戲。若說這部電影最主要表達的是「遺憾」,那女主角的遺憾可大了,等於幫別人培養出一個好老公,是台「別人的好老公製造機」哩!末了自己孑然一身,還沒尋覓到那個有錢人,實在夠悲情的。

後來的我們  

         女男平等,一向是個只能趨近、永遠無法在天秤上完全達到平衡的目標。現實生活中,女人可以指著男人的鼻子罵「你不求上進」「你沒有用」……之類恨鐵不成鋼的話,男人卻不可能也理直氣壯地對女人說:「你不思進取,你養不起我。」女人希望過富裕生活,可以靠著鞭策男人這個途徑來達成,男人若想依靠女人,必將被扣上「吃軟飯」的罪名。

         說起男人沉潛在家,十年磨一劍,靠女人出外打拼支持的,大家會想起的莫過於國際大導演李安的例子,這例子太經典了,想必再過多少年還是會為人提起。然而李夫人的慧眼及耐性,畢竟是少數特例,遇到自己的男人長期未能夠出人頭地,熬得住的,同甘共苦,熬不住的,只好勞燕分飛。

         好了,那如果要問,如何知道自己愛的男人是績優股還是地雷股呢?那還真是只能自行觀察體會成功人士的特質,這裡無法詳細敘述。但可以確定的是,溫柔才是女人最大的武器,暖心的鼓勵,實質的幫助,效果遠大於口頭上激進的責難。當一口一個「你給不了我安全感」、「你不求上進」,老比較式的拿別人的例子來刺激另一半,罵久了,要嘛真把男人給罵衰,倒楣到底;要嘛把男人罵跑了,自己苦心調教的,最後成為別人優秀的老公,無論如何都得不償失。

         電影反映人生,想當好老公收割機,還是別人的好老公製造機?認清自己,了解對方;安全感,不在誰那裡,而永遠源於自我內心的強大,聰明如你,或許知道如何選擇。

(本片台灣未上映,但在NETFLIX可合法觀賞)

 

 
arrow
arrow

    雲大少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