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林國小向小朋友問明士林夜市的方向,就這麼晃過來了。


文林路熱鬧如昔。





       之前電視新聞報導了好些天,好像在哪個地方把士林夜市的攤販給集中起來了,我沒留上心,還以為是整個士林夜市的小吃攤全都搬到一起了呢。現在親自來探訪,才啞然失笑,原來只是將原本市場旁的攤商遷移到士林市場的B1而已,至於陽明戲院和101巷大大小小的小吃攤,都還在原地啊?!



 



        每次看到電視有節目介紹士林夜市,一定會拍這攤「起士馬鈴薯」,果然今天又有媒體出動攝影機來現場拍攝。


嘻嘻,你拍人,我拍你。


陽明戲院現在是不是有放映二輪片?




相較於起士馬鈴薯,士林大香腸更符合我對士林夜市的印象。


賣煎包的攤子從一家變好多家。


粉圓就粉圓,什麼下蛋,我大學時還真被騙過哩!


滷味攤的小斗笠燈非常有特色。




這個人好可憐,他的腦門怎麼會病成這樣?躺在地上行乞,叫人不忍。


好多懶懶熊啊。






       很好奇外國觀光客來台灣必造訪的士林小吃舊址現在變成什麼模樣?走進巷子裡瞧瞧。


↑↓果然是人去樓空的破敗狀,但仍然有些店家在營業?


         搞不清楚新的美食街在哪,又回頭。


無論如何就是熱鬧:尚未入夜,攤販也沒傾巢而出,街上已是人潮洶湧


海綿寶寶!見到必拍。




        找到士林市場新的美食街了,一樓的面積比想像中寬廣,可以容納的攤販數也多,旁邊緊鄰著媽祖廟,窄窄的道路兩旁,小吃攤依舊林立。






我對這個賣刀子的小舖比較有興趣。


士林市場的木造裝潢挺有老街的FU~


好孤單的熊。


↓B1新的美食街,樓梯下來第一攤就是鼎鼎大名的蚵仔煎。


大餅包小餅在哪兒?啊哈,在這!


        就我記憶所及,對士林夜市小吃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兩攤「大餅包小餅」的比鄰而居。只要有客人靠近,兩邊的老闆娘(或店員)便會竭盡所能的互別苗頭,吆喝拉客,搞得人不知該買哪邊的好哩!明明兩家的餅看起來完全一樣。今天下來,最想知道兩攤究竟還在不在一起呢?


很明顯的,分開了!好失望。這餅的特色彷彿也隨之消失。





        然而有什麼記憶是永恆不變的呢?一個城市的進步就在破壞與變遷中產生,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新的改變月久年深,也就形成特色,成為另一個年代無可取代的記憶。我們有太多理由念舊,但是試想想,一個都不許做任何更動的都市,該是多麼恐怖?


        以往我夏天絕不往士林來吃東西,太熱,現在有冷氣吹,以後來的意願就高了。換個裝潢,特色美食並未消失。



瞧這老外吃烤雞屁股吃得多開心,他哪管士林夜市有沒有搬過家?



        雖然我也很可惜如大排檔般的夜市一夕消失──士林夜市有我許多回憶:畢業旅行前夕和同學的採購、第一次買到一個50元的大包包、和同學相約不准喊累的逛街、最末一班途經士林火車站到淡水的列車…….,然而這地方不管怎麼變,都已經跟過往快樂或傷感的回憶重疊,陪同走向未來。


        不過我倒要趕時間了,沒時間吃東西,趕快奔向劍潭站,塞進下班的人潮中。這是我午後的士林夜市──既然是所謂夜市,那還得晚上來,改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大少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9) 人氣()